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明砖 > 第二百三十四章 赈灾之法

  明砖第二百三十四章赈灾之法行了几日后,终于到济南府了。

  一进城,便瞧见城里的百姓很多,许多皆是衣衫褴褛,各个面容皆是黄彤彤的。

  其实,刚才还未进城之时,柳堂也瞧见了,济南府外的田里皆有蝗虫覆盖,且数量庞大,还有些百姓,用着火把尝试驱赶蝗虫。

  “柳堂哥,这儿的蝗虫好多啊。柳堂哥怎么赈灾?”,苏清露开始有些担心了。

  “没事,这些事轻松搞定。”,柳堂自信的说道。

  瞧见柳堂这般自信的样子后,清露亦是不再过问,听着柳堂的指挥就行。

  一来,柳堂便将着这些马车行至知府衙门前,应该是希望知府的人能够协助此事吧。

  “站住!什么人?”

  门口的两衙役反倒把柳堂给拦了,这一幕有些让柳堂不敢相信,但如今的他,可是个官啊。

  随后,柳堂掏出了块牌子,吼道:“大胆!敢拦钦差大臣,脑袋不想要了嘛!”

  那两衙役见后,便换了个态度,纷纷说道:“不敢,不敢。”

  一旁的清露见此,心里有些敬佩起柳堂来了,柳堂的这操作,帅呆了。

  “你在这儿等我,我去去就来。”

  “好。”

  吩咐完后,柳堂便走了进去,一边走着柳堂亦是想不到,这明明自个儿还穿着官服,怎么还把自己给拦了?

  想着想着,柳堂便走了进去,正好瞧见知府大人坐在一椅子上愁着。

  一进问,不知是这知府没听见,还是装做没听见。

  柳堂呢,第一次见,不知该如何称呼,便站立在旁,等候着。

  过了会儿,这知府方才瞧见着陌生的官员,站了起来,问道:“你是?”

  这时,柳堂方才介绍起来,说道:“本官姓韦,名柳堂,是朝廷派本官前来赈灾,亦是钦差大臣。”

  “哦,这样啊。下官姓李,叫下官李知府便可。”

  “李知府,刚才本官从城门进来,瞧见路旁百姓们在驱赶蝗灾,不知这粮食损失了多少?”,柳堂问道。

  李知府叹了口气,回着柳堂的话。

  “近日,这蝗灾颇大啊,犹如蔽日遮天一般。许多田地之庄稼损失了大半,眼下快要损失完了。”,说着后,李知府方才想起来,接着道:“您是何时进来的?为何下官的属下未来通报一声呢?”

  看着李知府不知情的样子,柳堂装作原谅着他,道:“或许是李知府的属下瞧见下官年轻,方才不认识本官吧。”

  听后,李知府笑了笑,同意着韦柳堂的说法,道:“亦是亦是。”

  “不知您打算如何赈灾啊?”

  “本官带来了些米,虽是江南一带的米,这些应该百姓还是吃得下的。”,柳堂说道。

  听后,李知府有些惊讶了,惊呼了起来。

  “什么?江南一带的米?那朝廷的拨的米呢?”

  “李知府,如今各地皆出现各种灾情,例如延安就出现了大风雪,几日都未去除,朝廷亦是无力啊。这些米,皆是本官用自家所积存的银两换来的。”

  看着李知府有些不高兴,他心里恐怕是在想:为何不是朝廷拨的米与赈灾的银两到知府衙门,这样一来,这银子可就赚不到了啊。

  于是,李知府便走出了门,欲要看看这些赈灾的粮食,柳堂亦是跟随在旁。

  一出门,李知府便瞧见这三辆马车的粮食,看着这些粮食,李知府有些不信,问着一旁的柳堂,道:“就这些粮食,您是如何得到的?”

  韦柳堂笑了笑,道:“本官家中亦是做生意之人,这些亦算是本官尽力了。”

  “不行,这事下官还得禀告朝廷,让朝廷再拨些粮食来。”,说后,李知府欲要去书写奏疏。

  “李知府,不必。”,柳堂劝着了。

  “怎不必?就这些粮食,怎能赈灾?这可还有几月啊。附近的粮仓早就空了。”,李知府说道。

  山东省,乃属于暖温带,其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,柳堂作为以前山东人,他知晓这些,朝廷为了收入大,这山东一年要种两次水稻,还有秋季种麦子等。

  “几个月而已。李知府,本官认为,这些米加上这自然美味,就够了。”,柳堂笑着说道。

  听柳堂一言,李知府有些不信,便又问道:“您可有何法子?”

  “法子,本官自然有。不过本官需要李知府相助。”,柳堂道。

  想贪点赈灾钱粮的李知府,这下希望泡汤了,聊了这么久,李知府发现,这韦柳堂比其他官员不一样,没有贪财之心,为了不暴露自己的丑恶,李知府答应了。

  “好,既然如此。下官定会助韦侍郎一臂之力。”,李知府道,随后便问着:“下官需怎做?”

  “本官需李知府吩咐你的人,将这些米熬成粥,但不能不能熬得太清。”

  “那当然,如此,下官便去吩咐了。”,李知府便走了。

  粥的事情安排妥当后,柳堂便与李知府商议起了往后的事。

  “李知府,本官还需你把济南府的百姓集中起来,到时需要你属下,维持好秩序。”,柳堂吩咐道。

  “好。那这些粥够吗?”,李知府质疑着道。

  “若是按量取,应当够。注意,按人的年龄打,年龄小的,少些便可。到时,肚子不饿时,命全济南府的百姓将田地里的蝗虫等全部捉来,到时把它做成美味。”

  “蝗虫?”,李知府有些不敢相信。

  “正是。蝗虫营养丰富,其蛋白质多,且微量元素亦多,对于健康来说,可是个大补品。”

  听柳堂说了这么多,李知府只听懂一部分,便是营养丰富、能吃,至于什么微量元素,李知府便不知了。

  “好。那便按韦侍郎所言。”,说后,李知府便与柳堂前去处理此事了。

  几个时辰后,总算在济南府城中一空地大的地方施粥了。

  “来!来!别挤,别挤!人人都有份。”,柳堂在旁维持着秩序道。

  瞧着个个精神无力、狼狈不堪的样子,让柳堂有些可怜起了他们来了。

  “李知府,那些衙役捉个蝗虫,为何这么久?”,柳堂问道。

  李知府走了过来,看着柳堂,微笑着回道:“应该快了,韦侍郎再等等会儿。”

  怎奈,话一撂完,便瞧见知府衙门的衙役个个手提着麻袋走了过来了。

  柳堂瞧见后,便走了过去,微微打开袋子一看,果真是蝗虫。

  随后柳堂吩咐道,“你们将袋子绑好,放在这儿,顺便在这儿架上锅,把所有调料拿来。”

  “是!”

  一知道有新鲜的玩意能吃,这些人个个面带笑容,干起活来,皆不知道累。

  “柳堂哥,蝗虫真能吃吗?”,一旁在舀着粥的苏清露问道。

  “能,一会儿你看好吧。”,柳堂笑着道。

  看着他俩的对话,李知府对着这美丽动人的苏清露有些……,然后便走了过去,悄悄问着柳堂。

  “韦侍郎。这位女的,可是你妹妹?”,李知府问道。

  一听此话,柳堂便知道李知府的想法,为了苏清露,谎称道:“不是。她是本官的妻子。怎么?李知府图谋不轨?”

  怕得罪这位钦差大臣,李知府便笑眯眯的解释道:“那倒不是。韦侍郎误会了。下官只是听她叫韦侍郎的称呼不太一样,因此才有所好奇。”

  听后,柳堂不再说些什么,瞧见那些知府里的人把锅以及做饭的家伙都带来了,便走了过去。

  “放在这儿吧。”

  “是。”

  安排好后,柳堂大喊一声,这声音,就是不一样,年轻人的声就是洪亮、大。

  “乡亲们!本官是钦差大臣,朝廷吩咐的官员,前来帮乡亲们度过此难。如今,本官有一赈灾之法,乡亲们可凑上前来看看。”

  说完后,柳堂便生起了火,将这些蝗虫各种烹饪了起来,起初大家对着这蝗虫议论纷纷,以为不能吃,直到柳堂做好后。

  一盘接着一盘的蝗虫菜摆放在桌上,有许多中炒法。

  “乡亲们,此是蝗虫,营养丰富,可以放心使用。其蝗虫有着能健脾消食,息风止痉,止咳平喘,通络之效,可治脾虚少食或营养不良;急慢惊风,抽搐痉挛;百日咳,支气管哮喘,喘咳气急等疾病。因此,各位放心食用。”,柳堂喊道。

  喊后,瞧见这些百姓还是不敢吃,柳堂便自己吃了起来,吃后还夸赞着好吃。

  苏清露亦是为了乡亲们能放心吃,便走过去,亦吃了起来,同夸赞着道好吃。

  看着柳堂与苏清露去吃了,身为一府之长的李知府亦上前吃了起来,很是夸赞。

  接着知府的人亦品尝了起来,纷纷夸赞后,百姓方才敢上前品尝。

  看着这些百姓皆过来吃了,柳堂很是高兴,便说着道:“乡亲们,此蝗虫啊,用来下酒,那是最适合不过了。”

  柳堂一说完,大部分的百姓便去家里拿着酒来下了。

  见此,柳堂愈加觉得自己权利大了起来,接着便喊道:“乡亲们!今日起,你们皆去田地里将此蝗虫捉来,做成美食。日子久了,这蝗虫就渐渐消失了。”

  看着柳堂这样,一旁的苏清露愈加敬佩起了柳堂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