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修真小说 > 白马辞太平 > 第一百九十四回 南巡计君臣出逃

  此言一出,全场皆惊。虽说这狄挽凤出尔反尔已不是第一次,但所有人都没有回过神来。尤其是那些小宫女小太监,本以为出卖了主子,借此机会能保住一条性命,未曾想到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,狄挽凤忙下令御林军将这些下人尽皆拖出殿外,一连喊了好几声斩首,试图以此来宣泄自己心中的愤怒与不解。那些对他言听计从的御林军自然不敢怠慢,十余名宫女太监被杀,溅射的鲜血将大殿门前染成血红,更是震动后宫,叫没有人再敢违抗狄挽凤的命令。

  但即便如此,狄挽凤还是那泄心头之恨,故而又差遣那御林军火速将仇宗业捉住,本想一刀杀了来宽慰己心,但转念一想,既然消息已然散出,覆水难收,那如此轻易的就叫那破坏了他计划的仇宗业死去,岂不是白白便宜了他。故而狄挽凤又赶忙喊住那就要去办事的御林军,嘱咐他切莫杀害仇宗业,而是将他暂时打入天牢,到时装在囚车之中随圣上一同南巡。狄挽凤还琢磨着在南巡的路上极尽羞辱,百般折磨狄挽凤,才能消解些许心中的愤懑。

  待将仇宗业之事处理得当,那狄挽凤这才回过神来,冲着那面色凝重,残泪未干的洪隆太后,以及一脸严肃,小小年纪的洪文皇帝拜道:“微臣一时失职,叫陛下及太后娘娘受惊了。微臣有罪......”可那洪隆太后却阴阳怪气的笑道:“哪里的话,你狄大人怎会有失职的一天?莫非你不是永远不会错的么?”狄挽凤闻言知是故意损他,但却毫不计较,只因在他眼里,早已将这洪隆太后视作冢中枯骨。

  “太后娘娘莫要如此说,微臣理当为大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。”狄挽凤如是说道,“那仇宗业散播谣言,惑乱人心,其实不实,微臣理当拿他问罪,从重论处。也请陛下及太后娘娘勿要担心。此事确系谣言,不攻自破,若陛下及太后娘娘不信,大可差人去禁宫之外看上一看,百姓们照常生活,安居乐业,其乐融融,上下一片祥和,怎会像那谣言所说,北军即将大兵压境呢?”可那洪隆太后闻言却反驳道:“呵,可笑之极。敢问这如今的皇宫内外,可还有一个不是你狄大人的心腹?即便真有,想必这下场,也将如同那些刚刚被你带走的宫女和太监了!”

  见这洪隆太后言辞激烈,心中更是愤懑不平,狄挽凤只觉好笑,但一想到大事还未办成,便只得继续佯装谦恭,徐徐说道:“太后娘娘言重了......此次前来觐见陛下及太后娘娘,非是为了铲除异己,实是为了我大姜的百年基业,国祚长存。”那一直躲在洪隆太后身侧或身后的洪文皇帝终于站出身来,问那狄挽凤道:“狄卿还有何要事,快快讲来。”见皇帝应允,那狄挽凤心中暗喜,忙快不敢上前凑过身子说道:“圣上明鉴!启禀圣上,近日来微臣不断得到南方传来的消息,朝廷的线人密报称,南方各州府大多有些小动作。”

  “甚么小动作?”那颇为明理的小皇帝昂着脑袋,一脸严肃的问道。狄挽凤则是神秘兮兮的刻意压低嗓音说道:“俱微臣所知,

  先前因边关守将的失职,致使漠北五族联军一时的手,深入内地,直逼承天府。这险峻的情形叫那些摇摆不定的南方各州府人心惶惶,他们担心自己承天府一旦陷落,就会被被漠北五族吞并,与其到那时再投降,倒不如如今久投靠北军。故而他们正在观望,作壁上观,打算渔翁得利。但未曾想到,北军终被我大姜的军队一举击溃,如今那些摇摆不定者,将要定心,但却无法得到保证。”

  “竟有如此大事?”那小皇帝有些难以置信的说道,将信将疑,但却不得不接着问道,“但不知朝中文武是否知晓此事?又作何打算?”

  那狄挽凤闻言便答道:“微臣早已将此事告知文武百官,并与他们商议出了一个可行的对策。故而今日特来呈与陛下过目。”闻听此言,那洪文皇帝便颇有威严的端坐在那龙榻之侧,挺直了有些稚嫩的脊背,眼看着那狄挽凤从怀中取出一本奏折,双手捧了毕恭毕敬递上身前,那小皇帝便伸手接过,在身前展开,颇为认真的品读起来,那身旁的洪隆太后也难免瞥了几眼,见那奏折末尾密密麻麻写满了姓名,那些正是如今朝中一些颇有权力势力的权贵重臣。

  正当那小皇帝沉浸在那份奏折之中,而此时此刻,那狄挽凤复又开口说道:“微臣等苦思冥想,终于得一对策。南方各州府只是摇摆不定,信心不足,而并非造反,想来他们的根在此处,心亦系于大姜,只是一时糊涂,险些酿成大祸。想来这次我军成功击退北军,定能使他们冷静下来,重新相信我大姜的实力,若是此时圣上以天子之名,南巡各州府,定能使他们彻底安心,自此再不敢心生反意。”

  “南巡?为何要此时南巡?”那洪隆太后闻言当即质问道,“既是他们心生反意,那陛下此时南巡,难道不会有甚么危险么?”狄挽凤赶忙解释道:“当然不会。南方各州府只是因为先前的大战缺少兵力与资源,才会心虚胆怯,一时糊涂。而今战事已然结束,大姜失去的一切终将失而复得,若此时陛下南巡,定能安抚各处民心,使天下大定,太平常存,可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。更何况此行还有三万人马随行,想来定无差池。”

  洪隆太后刚想开口,质疑那狄挽凤话中的漏洞,他此时提出南巡,想来根本不是为了甚么安抚人心,不过是为了躲避战乱,掩人耳目罢了。故而她还未开口,就被那狄挽凤无情打断。狄挽凤甚至都不正眼看她,便轻咳一声,极为严肃的说道:“太后娘娘!自我朝开国立业以来,后宫从不干政,也不得干政,莫非太后娘娘想要打破祖宗宗法不成?”洪隆太后虽是太后之尊,奈何却无法违抗祖宗之法,故而哑口无言,只得闭了嘴在一旁独自生闷气,默默流泪。

  而待那小皇帝看完奏折,随手便将其丢入狄挽凤怀中。狄挽凤手忙脚乱的将奏折接住,又趁机贴上前去,小声问道:“但不知陛下尊意如何?”洪文小皇帝沉吟片刻,复又琢磨了好一阵子,这才点头应声道:“既然此乃文武百官所谏,非是你狄卿一人如此,那

  去去倒也无妨。但不知南巡需要准备些甚么?”狄挽凤闻言大喜,忙单膝下跪,以示尊敬,同时抬起脑袋来说道:“启禀陛下!微臣斗胆,先行准备好了一切。如今随行兵马粮草,用度器械,车架华盖,侍从等尽皆安排妥当,随时可以出发南巡!”

  “未曾想到狄卿早已做好完全的准备。”小皇帝似乎看破了他的用心,微微一笑便神态自若的说道,“莫非是早已料到朕会答应此事?”狄挽凤当即表态,颇为惶恐的模样:“自然不是!”洪文小皇帝闻言也不再追究,但既然狄挽凤能提前将这诸多事项尽皆准备妥当,定是做好了完全的准备,以便于甚么时候都能离开承天府,向江南进发。

  故而小皇帝又问道:“既然如此,那狄卿与诸位大人的意见又是如何?满朝文武觉得甚么时候出发,开始南巡最为妥当?”狄挽凤终于等到这关键的一问,心中暗喜,却要装出不动声色的模样,极为镇静的上前说道:“回禀陛下,满朝文武皆认为,当即出发,最为妥当。实不相瞒,车架已然在宫外备好,满朝文武也将在南门恭送陛下。故而微臣请陛下立即动身,移驾南门。”小皇帝闻言有些错愕,狄挽凤此举无疑是有些赶鸭子上架。表面上还要寻求皇帝的意见,实际上只是走个形式过场,暗地里早把该做的事都做完了,叫那洪文皇帝想要反悔也不甚妥当。

  与洪隆太后相视一眼,无可奈何,但也只能如此。但年幼的洪文皇帝却又问道:“此次出巡,除了朕以外,可有其他皇室宗亲作陪么?”狄挽凤却说道:“启禀陛下,只因此次出巡,亦在震慑见风使舵,摇摆不定之人,安抚南方各州府民心,而非游戏狩猎,故而实在不便有其他皇亲国戚作陪。”此言一出,那洪文皇帝与其身旁的洪隆太后都万分震惊,这无疑是将绑架小皇帝出逃,而舍弃其他皇亲国戚,以此来暂时拖住那即将进城的北军。故而那小皇帝难以置信的问道:“狄卿,你是说,就连母后都无法陪着朕南巡?”

  “正是如此陛下。”那狄挽凤斩钉截铁,不容置疑的回答道,甚至还瞥了一眼那身旁目瞪口呆,瞠目结舌,双目闪动着点点泪光的洪隆太后。而那洪隆太后则惊诧的轻声说道:“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......陛下尚且年幼,你们怎敢......”而那狄挽凤则是煞有介事的转身冲着那洪隆太后拱手拜道:“请陛下及皇后娘娘放心,此次南巡路线清晰明了,并且已然通知沿途经过的各处州府,早做准备,腾空驿馆,迎接圣驾。随行的更是朝廷的精兵良将与文物重臣,万万不会有甚么闪失。故而微臣斗胆请太后娘娘勿要挂念。但南巡一结束,微臣立刻带着陛下回京,绝不耽误片刻。”

  但那洪隆太后自是知晓此行凶多吉少,保不准就会遭那狄挽凤的迫害。但留在承天府内更是死路一条,就代表狄挽凤早已放弃他们,待城破之时,便是他们身死之日。然而贤明的洪隆太后并不怕死,身为一位伟大的母亲,她所担心的并非是自己的性命,而是孩子未来的安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