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三国从益州开始 > 第六百二十一章 釜忧

  在孙权离开前,孙策不忘向弟弟孙权,推举了之前所见的全琮。

  对于全琮其人,孙权实际从周瑜耳中,亦有耳闻,这次得孙策所举,其越加重视了一些。

  接下来大半月时间内,如同孙权为孙策所道,江东开始转换了对曹操和刘釜的态度。

  这其中,面对势力大减的曹操,江东接受天子刘协为孙策所封之吴王,两者关系依旧选择交好,但不忘向北集结重兵。

  面向荆州,有黄氏父子的阻力,且按照前番停战之盟,江东水师虽然没有主动进攻,撕毁约定,但同样有召集地方兵,于江夏交界之地,摆足了阵势。

  此番所为,便是让局外之人,一时半会,也难以,明白江东的主要目的。

  许多人都在怀疑江东之可能转变的战略方向,莫不是想同时向荆、徐开战,以乘着北方之战剧烈,曹刘无法顾忌,而行此险招?

  还是说,江东打算各不得罪,故作姿态,以不变应万变?

  六月初六。

  许都为甘宁所获,一月多的时间,于颍川之地,荆州军三次破败曹营之来犯,开始武关等要塞进行反击时,天下又发生了一件大事。

  众人聚焦的重点,依旧是放在江东。

  得受以天子刘协之名,获封吴王、江东之主,孙策孙伯符,病逝于吴县,享年三十三岁。

  孙策乃破虏将军孙坚长子,孙氏江东基业之奠基人,世人言之有“霸王之风”。

  治理扬州诸郡期间,收拢本地士族,又实行了军政民生多项革新,深得人心。

  孙策前番遇袭,加上积劳成疾,病逝消息传出,以吴郡为主,江东士民无不掩面痛哭。

  也就孙策病逝的第二日,其弟孙权,得之遗命,正式接手州郡诸事,并受到周瑜、鲁肃等江东重臣辅佐。

  于此,整个江东的权力交接,从广泛角度看去,尚算做平稳。

  但以孙策的离世,让之称为当年董卓之乱后,割据天下的群雄中,以张鲁、袁绍、吕布、公孙瓒、韩遂、刘备、刘表……之列者,又一个陨落的璀璨星辰。

  而以整个天下,也正形成了几十年未有之大变局。

  此间噩耗,从江东传到了邺城,同时也传到了成都。

  便是北方之战,还在继续,刘釜和曹操皆派出重员,前来吊唁。

  成都。

  孙策逝世消息,到达刘府的时候,孙氏哭得眼睛红肿,作为孙策之妹妹,兄弟几人的关系,还算不错。想到前两日刚刚收到回信,今次就收到此间噩耗,物是人非,不过如此。

  恰以休沐日,刘釜又在家舍,遂主动安慰起来,妻子景文茵自也好生宽慰。

  倒是孙氏之子,也是刘釜膝下的幼子,年近一岁半的刘意,不知事由,见母亲悲伤,也不断哭泣,嘴里不断喊着“阿母阿母”。

  为仆从带出后,依然如此。

  这些年来,刘釜见多了生离死别,他能得今日之基业,手下死伤之众,何止万万。

  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,比如孙策,怎么说也是名义上的大舅子,看着幼子如此模样,还有孙氏之悲哀,他心中一叹,将幼子抱起,递给了长子刘祈,道:“阿如,乃翁答应汝,待汝长到汝兄这般高大,便带着汝母,一道去祭拜汝舅舅。

  阿祈,且将汝弟带好!”

  刘釜又看了眼旁边,两手抱着桃子的女儿刘渝,道:“阿彩也要照顾好弟弟,还有小展……”

  刘意小名阿如,正是刘釜期盼家人间,能万事如意,故在当时起的此名。

  “阿翁,阿彩明白!弟弟吃桃!”桥氏所生的长女,平日还真是刘釜这个父亲的小棉袄,当即将手中的桃子递可过来。

  刘意年纪小,当然不知父亲刘釜所道的具体意思,但他打小就害怕父亲刘釜,见之开口,迅速忍住了哭泣之声,肉嘟嘟的小手,抹了把眼泪,也不哭泣了。

  望见旁边的兄姊们,两只小手,一手拉着一个。

  长子刘祈看出父亲之心事,尤其父亲今日之言,自幼聪慧的他,自能看出其中隐喻。

  他的父亲,益、凉、并、交、荆,五州共主,在同魏王曹操这一阶段的战事中,尚未分出声势时,目光看来已经投向了江东,看来,最了解父亲的,还当属孔明先生!

  向刘釜告退后,刘祈迅速带着弟弟妹妹,往旁厅而去,不一会儿,厅舍就传来了刘意等人的欢声笑语。

  听着子女们的话语,刘釜一人单独走向了旁侧幽静的花园内。

  六月中的成都,繁花似锦,林荫纷飞,正是一年景色不错时,但他却无心欣赏。

  倒不是因家舍中的琐事而烦忧,也是因为江东孙策病逝,会为荆、交局面造成影响而烦忧,他所忧虑的,乃是同曹操战事之问题。

  前两日传回的消息,法正、马超等人所领之军,已经取得河南大部,完成了对洛阳的包围,同时往巩县、河阳进取,准备取下整个河南。

  既而,兵临兖、冀二州,借助颍川、河南、代郡的三方战事,完成对曹营势力的进一步压缩与瓦解。

  这也是法正亲自给他传回来的战法构想,内上还有吴懿、邓贤等人的签名,足见前线将领,在大败曹军后,于接下来作战的信心。

  许是特别主政内政与军事结合之策谋,他与诸葛亮实际并不希望,前线大军太过冒进。

  每一场战事开始前,就如同这次对曹操的反击之战,成都实际花费了数年的准备与积蓄。能在多方作战中,从广泛战局上看,胜以曹军,是内外多个部门合作之结果。

  他相信法正等人必然明白,但没有谁是绝对的圣明之辈,看到功勋之后,就是足智多谋者,亦难免会冲昏头脑,尤其是灭曹操这等功绩。

  可若继续深入战线,以所得之地,治理未稳,补给殆尽的情形下,是会出大问题。

  在获得一定战果,且可以用“上兵伐谋”之策,更好扩大战果之情形下,如何及时的“踩刹车”,又能照顾各方需求利益,不寒了功臣将领的心,是个很考验治理能力的问题。

  “来人,去请诸葛军师,还有仲长史,来府中一叙!”